2021-10-22 02:11:02
云影视免费在线看最新电视剧 https://www.yunys.cc
《黑神话·悟空》时隔一年
携新宣传片出现
网络上又掀起了一波新的大圣热
小编也就看了亿遍宣传片
在新宣传片中
眼尖的小编发现黑神话的制作者
把我国众多著名文化遗产
精美的还原了出来
图片来源:黑神话官网
其中就包括中国石窟史上
最后的辉煌——大足石窟!
华严三圣相 南宋 图片来源:中国石窟雕塑全集
壹
何为大足石窟
一
大足石窟在哪里?
大足石窟并不是一处石窟
分布在重庆市大足区的所有石窟统称为
大足石窟
大足区位于嘉陵江水系的低山丘陵地区
总面积约为1400平方公里
大足区位置 图片来源:谷歌地球 小木公改绘
二
大足石窟的规模?
大足区全区有40多处石刻
造像达5万
其中有75处文物保护单位
有5处石刻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
分别为宝顶山石刻、北山石刻
南山石刻、石门山石刻、石篆山石刻
请横屏观看下图
大足石窟位置 图片来源:谷歌地球 小木公改绘
三
大足石窟何时开凿?
大足石窟时间跨度大
开始于初唐
结束于明、清
其中,南宋造像数量最多
北山石窟阿弥陀佛、观音、地藏菩萨 唐
图片来源:中国石窟雕塑全集
北山石窟利支天女 南宋
图片来源:中国石窟雕塑全集
四
大足石窟雕刻技法是什么?
大足石窟的表现形式众多
以摩崖造像为主,洞窟及圆雕的形式也存在
雕刻手法主要有五种
圆雕
北山佛湾孔雀明王 北宋
图片来源:中国石窟雕塑全集
圆雕:指完全独立,不附在任何背景下,可四面绕行欣赏的雕刻
高浮雕
石门山宝镜及莲花手观音 南宋
图片来源:中国石窟雕塑全集
高浮雕:指雕像后背与岩壁相连,但主体部分仍突出于壁面的雕刻
浅浮雕
宝顶山地狱变相图地狱吹火卒 南宋
图片来源:中国石窟雕塑全集
浅浮雕:主体部分凸出的厚度没有高浮雕显露的多
凸浮雕
宝顶山小佛湾六祖师之一 南宋
图片来源:中国石窟雕塑全集
凸浮雕:将后壁平面凿刮凹入墙面,再在凹面内浮雕形象,且浮雕形象占据的空间不会超出原来的石壁平面
阴刻
北山佛湾普贤菩萨局部 南宋
图片来源:中国石窟雕塑全集
阴刻:指在平面上凿下凹进线条而构成图像的雕刻
五
大足石窟有什么?
北山石窟
北山石窟内含晚唐、五代、两宋作品
展示了晚唐以后各个时期
石窟艺术的不同风貌
北山佛湾顶部天乐 唐末
图片来源:中国石窟雕塑全集
宝顶山石窟
宝顶山石窟是一座
完备而有特色的佛教密宗道场
宝顶山内含的造像极其丰富
并表现出了极强的世俗性
请横屏观看下图
宝顶大佛湾造像展开图
图片来源:中国石窟雕塑全集 小木公改绘
南山石窟
南山石窟均为道教题材
其中碑碣题记较多
南山石窟三清洞 南宋
图片来源:中国石窟雕塑全集
石门山石窟
有佛教和道教题材的造像十二龛窟
石门山束岳夫妇 南宋 图片来源:中国石窟雕塑全集
石篆山石窟
为儒、释、道造像区
石篆山毗卢遮那佛及弟子 北宋
图片来源:中国石窟雕塑全集
石篆山文宣王及弟子 北宋
图片来源:中国石窟雕塑全集
六
大足石窟何人所造?
大足石窟的开凿,与佛教密宗的两位人物有关
其一为柳居直
柳居直于唐大中九年(公元855年)
出生于四川乐山
在四川有众多佛法信徒
信徒称其为柳本尊
柳本尊像 图片来源:百度百科
柳死后270年第二位人物出场了
赵智凤
赵智凤 图片来源:百度百科
赵智凤16岁前往四川弥牟镇学法
深受柳本尊的影响
以70年的时间
主持营建了宝顶山石刻道场
这表明柳本尊教派的诞生和兴盛
是出现大足石刻的重要原因
贰
大足石窟有何特点
一
佛教艺术彻底本土化
佛教源于印度
印度造像艺术也随佛教一起传入了中国
而中国造像艺术本土化
则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
一阶段:敦煌石窟
有了一定的中国本土特色
莫高窟盛唐第130窟 图片来源:百度百科
二阶段:云冈石窟
出现了“新型的佛教艺术”
其实就是中国本土化的佛教艺术样式
但这种新样式上仍有印度犍陀罗风格
袒露右肩、衣纹厚重
佛像深目高鼻、薄唇小口
云冈石窟 图片来源:摄图网
三阶段:龙门石窟
最精彩的作品
卢舍那大佛可以说明
石窟艺术已经基本中国化
卢舍那大佛 图片来源:摄图网
四阶段:大足石窟
在有着之前石窟艺术的积淀下
当之无愧的成为了
中国石窟艺术最后的辉煌!
邓小平曾对大足石窟有这样一句感叹
“这完全是中国的了!”
邓小平参观大足石窟 图片来源:光明网
二
造像内容极富生活气息 彰显浪漫之美
大足石窟在充分中国化之后
造像的表达含有了中国独有的诗意
体现了中国文化强大的吸纳能力
并显现出了我国艺术家的
非凡想象及创造能力
宝顶山牧牛图 南宋 图片来源:中国石窟雕塑全集
宝顶山石窟
释迦摩尼涅槃图
将中国化的表达显现的淋漓尽致
请横向观看下图
宝顶山释迦摩尼涅槃图
图片来源:中国石窟雕塑全集
以印度造像的原理来说
不将佛像造完整是对佛的不敬
但宝顶山的释迦摩尼涅槃佛却只刻了半身
下半身留白
仿佛整座大山皆为佛像
这一处理方式使佛像与大山
巧妙地融为一体
呈现出了“脚踏泸州,手摸巴县”
这一精妙的手法
只有在中国文化的熏陶下才能酝酿出来
三
儒、释、道三教合一
儒释道三教于宋代形成“三教合流”
但在宋代石窟中
将“三教”内容刻于一处的情况极为少见
大足石窟中三教合一的造像
就显得极为珍贵
妙高山三教合一 图片来源:中国石窟雕塑全集
大足石窟三教合一造像
充分证明三教合流思想的
主导地位已经巩固
叁
如何保护大足石窟
一
防风化治理
大足石刻由于所处潮湿环境,风化很严重
专家研究出了具有一定粘结性、憎水性
耐老化、抗盐类破坏的有机硅类风戽材料
二
岩体加固
基岩加固采用本地岩石砌块加固
或采用钢筋混凝土桩柱支撑岩体
治理窟檐脱层和造壁岩体崩塌
采用窟檐岩体上加金属锚杆锚固
并灌注化学浆液
三
水害治理
对原有的排水沟进行凿深加宽,保证水流畅通
为减少地表水的渗入
在造像立壁顶部铺设防渗层
并沿造像立壁走向和倾向
设立作过防渗处理的排水系统
汇集雨水,集中排泄
大足石窟的内容充满浓厚的宗教色彩
这不是我们今天所要宣扬的
我们所宣扬的
是他的造型艺术
他的雕刻技法
他的文化内涵
这些是中国悠久历史留给我们的宝藏
大足石窟作为中国石窟雕塑史上最后的辉煌
理应被更多的人关注!
大足石窟
历经数百年依然壮丽辉煌
当之无愧为中国东方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瑰丽宝珠!
不破坏就是最好的保护!
参考文献
[1]童登金.大足石刻的保护与展望[J].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,2003(03):57-60.
[2]郭晶. 大足宝顶山大佛湾石刻世俗化审美特征及成因研究[D].西南大学,2013.
[3]龙红,王玲娟.论中国石窟艺术的设计意匠[J].重庆大学学报(社会科学版),2006(04):99-109.
[4]刘卫红,王明迪,龙红.重庆大足石刻虚拟博物馆的数字化展示设计[J].装饰,2014(11):101-103.
[5] 黎方银 大足石窟艺术 重庆出版社
[6] 中国石窟雕塑全集
[7] 郭相颖 陈明光 宝顶石窟卷
[8] 郭相颖 黎方银 北山石窟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