瑞星信息网

黄埔校花曾宪植:18岁嫁给叶剑英,建国后独自养子官至正国级

2021-09-19 12:08:02

  1910年1月23日,长沙曾家的大宅院里,一个女婴出生了,作为一个大家族的千金,这个孩子从生下来就受到了全家人的宠爱,父母为她取名为"曾宪植",盼她能在乱世之中平安长大,而这个孩子在长大之后,将做出一番了不起的事业。

  那是一个风雨飘摇的年代,中国的未来不知何往,曾宪植在并不安定的环境中渐渐长大了。

  黄埔校花

  曾宪植的叔祖父便是大名鼎鼎的曾国藩,这样一个家庭当然非常关心国家大事,曾宪植从小就窝在父亲的书房里,听父亲和他那些朋友们聊起什么"革命"、"民主",父亲并不避讳在女儿面前谈起这些,他希望曾宪植能够明白"天下兴亡,匹夫有责"的道理。有时候父亲闲下来,就抱着曾宪植,给她讲一些几十年前的事情,像是鸦片战争、甲午海战……因为有父亲从小的教诲,曾宪植自幼就心系家国天下,思想见识远超同龄的孩子。

  在学校念书的时候,校长徐特立偶然看到了曾宪植的作文,虽然文笔稚嫩,但是想法超然,徐特立非常欣赏,他鼓励曾宪植接触先进的革命思想,努力寻求自由独立,在徐特立的引导下,曾宪植开始真正的接触共产主义思想。

  苏联十月革命的成功例子让曾宪植感触颇深,试想苏联如此庞大的国家,竟然是靠工人推翻了旧社会,由此可见,劳动人民的力量是无穷的,中国人数最多的人群恰好是劳动人民,曾宪植认为,将来,中国一定也可以效仿苏联的例子,建设一个新的国家。

  1927年,曾宪植得知黄埔军校武汉分校开始招生,和以往不同,这一次女生也可以报名。看到有机会读军校,曾宪植立刻就填了报名表,但让她感到意外的是,一向开明的父亲却坚决反对,父亲虽然爱国,但他并不希望女儿去当兵,毕竟以中国当时的情势,进入军队就是九死一生,父亲心里的想法曾宪植都明白,但是,中国之大,谁家没有子女,若人人都舍不得,谁去保家卫国呢?

  曾宪植最终不顾父亲反对,进入了军校就读。那一年曾宪植才16岁,正是如花似锦的年纪,她生的美貌,第一天进学校就吸引了众人的目光,大家都说她是当之无愧的黄埔校花。对这样的评价,曾宪植都是一笑而过,她并不想当什么校花,她想努力训练学习,成为一个优秀的军校毕业生。

  一见钟情

  黄埔军校的训练生活很苦,但是曾宪植没有落过一节课,不管刮风下雨,她都第一个跑到训练场上,有时候成绩不佳,她便自己给自己加训,文化课的成绩对她来说更是小菜一碟,当年招进来的一百多名女学生,就数曾宪植成绩最好,她在学校里的名气越来越大,不管老师还是同学,都知道了曾宪植这个名字。

  某一天,叶剑英也听到了这个名字,当时叶帅还在国军任职,这个名叫曾宪植的女学生引起了他的好奇,很快,叶剑英就见到了传说中的"黄埔校花"曾宪植,两人几乎是一见钟情,立刻就发展成了恋人的关系。

  "四一二"之后,叶剑英不愿意再留在国军之中,他决心前赴广州,发动起义,得知叶剑英的决定,曾宪植内心万分纠结,她的学业还没有完成,但如果就此和叶剑英离开,就意味着放弃自己的一切。但最终,叶剑英的革命理想打动了曾宪植,她决定和爱人一起离开。

  广州起义虽然失败,但叶剑英和曾宪植在组织的批准下正式结为夫妻,那一年叶剑英31岁,曾宪植18岁。婚后,叶剑英忙于公务,两人聚少离多,全靠书信联系,但曾宪植心中对叶剑英的爱慕丝毫未减,经营婚姻的同时,曾宪植没有放弃革命事业,她辗转各地,联络各地的革命者和进步学生对革命事业提供支持,为此她曾被捕入狱,遭到敌人严刑拷打,被释放时已经是奄奄一息,险些丧命。

  直到1931年,叶剑英自苏联回来,这对饱经风霜的夫妻才终于团聚,组织安排他们秘密前往苏区,可是一路上到处都有敌人的眼线,曾宪植美貌出众,实在过于惹眼,为了保证叶剑英的安全,曾宪植忍痛离开,让叶剑英去往苏区,她则在父亲好友的帮助下暂时逃往香港,夫妻二人又一次分别。

  劳燕分飞

  抗战爆发之后,曾宪植回到武汉,才和叶剑英重聚了一段日子,让曾宪植惊喜的是她有了身孕,1938年10月,曾宪植生下了儿子叶选宁,但是孩子出生的时候,叶剑英并不在场,战争年代,夫妻想要一直厮守实在是太艰难了。

  这次分手便是永远,长年的聚少离多终于把脆弱的爱情消磨得一点都不剩,1941年曾宪植来到了延安工作,她意外的知道了一件事,叶剑英已经另娶他人。曾宪植的修养性格让她选择了克制,她平静地接受了这个残酷的事实,然后继续忙着自己的工作。

  叶选宁被母亲送到曾家教养,曾宪植时常担心自己牺牲之后,儿子无可托付,幸好母子两人在建国之后重逢,叶选宁被教养得很好,这让曾宪植心里有了一丝安慰,从此,她们母子二人便相依为命。

  叶选宁能力出众,1988年,他被授予少将军衔,曾宪植听到这个消息,内心十分欣慰,那个时候,她的身体已经越来越不好,能在临别之前看到儿子做了少将,她也没有什么遗憾了。1989年10月11日,曾宪植在医院叮嘱了儿孙几句遗言,便安静地闭上了眼睛,再也没有醒来。

  "为党想为人想,把荣誉推出去,把责任揽过来,斥骂赞许不顾,志比泰山胸若沧海;不计得不计失,是真理拼命干,有意见当面提,上下亲疏弗论,情同白玉气贯长虹",这是人们送她的挽联,也是她这一生的写照。


外贸原单 https://www.jh06.cn/

上一篇:

下一篇:

Copyright© 2015-2020 瑞星信息网版权所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