瑞星信息网

为了保住头发,白居易一年只洗一次头!古人脱发更无奈

2021-07-19 10:33:00

合肥移动木屋 http://www.osyljggc.com

  前几天被《进击的大秦》吸引后,我去关注了它的导演:金铁木。

  北京电影学院毕业,中央电视台导演。

  

  凭借2001-2004年的大型纪录片《复活的军团》出名。

  这个纪录片虽然有20年了,但仅仅是通过央视收看的,就有1亿人次,还不算海外和网络的播放量。

  

  所谓「复活的兵团」,其实也是「秦国兵团」。

  分六集讲述了秦国从西陲崛起到统一中国的550年征伐,分别是:武器配备、兵种构成、作战方式、交通系统、耕战策略和军功授爵制度。

  如果对应到《进击的大秦》,分别是:

  第一集,秦国小兵的逆袭之路

  第二集,好兵器,大秦造

  第七集,秦始皇的诗与远方

  至于其他4集,讲述的秦国「战争」之外的风土人情。

  这么一看,同一个导演,在20年后用的形式颠覆了自己以前的作品,手动点赞。

  除了秦国,这二十年间,金铁木导演执导或监制的作品,豆瓣收录的就有30部。

  特别是近两年,几乎都是每年2部的速度在上线。

  在他执导的纪录片中,我挑选了一部B站评分9.6的——《历史那些事》第二季。

  

  点开第一集。

  作者给的『引子』是:脱发。

  上来第一句,用着标准的播音腔,说着让我怀疑进错了片场的词。

  

  然后就告诉你,脱发可不是现代才有的。

  “我们人类漫长而悠久的历史,就是一部和脱发问题,不懈斗争的史诗。”

  

  两千年前,希望的凯撒大帝为了掩盖脱发,戴上了「花环」,而东方的王莽,选择了头巾和帽子……

  

  (上图是垫在帽子里的,假装头发;下图是上朝的官帽。)

  当然,就跟减肥一样。

  有多少人喊着减肥,就有多少瘦子其实想增肥的。

  王莽因为脱发用了「帽子」,而汉文帝担心被人嘲笑「头发多是智商堪忧」,也用上了这招。

  于是,直到清朝要求男性全部「剃发结辫」之前,各种各样的头饰都是很畅销的。

  

  虽然纪录片里没讲到其他国家,但我记得韩国曾经也有一种这样的帽子,大胆推测,灵感来源于「网巾」吗?

  

  表面的遮盖只是一时的,治标不治本。

  于是,表现人类智慧的时候来了。

  古希腊有位医生,他叫希波克拉底。

  如果你搜一下,就会知道,他的称号是:西方医学奠基人。

  医学生入学的宣誓,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。

  

  他提出,人类的头发不就像地球上的草木吗?

  草木生长需要什么?

  肥料!

  于是,他给出的药方是:将新鲜的鸽子粪涂抹在头发上……

  后来,希波克拉底又观察到:

  那些二十五岁前就被阉割的侍卫队,他们好像没有脱发的烦恼。

  于是又生一记:阉割可以治疗脱发。

  只要在二十五岁前,把生孩子的事解决,然后……

  

  同一时期,我们的古人也没闲着。

  魏文帝曹丕的御医中就有专门负责给他熬制「生发药膏」的。

  可惜的是,效果还没有来得及验证,曹丕就驾崩了……

  至于其他的民间偏方,那就更多了。

  我们熟悉的诗人白居易,为了应对脱发,坚持一年只洗一次头。

  没有瞎编,有诗作证。

  “乃至头上发,经年方一沐。”

  

  至于他的好友刘禹锡,就有点看不开了。

  “发少嫌梳利,颜衰恨镜明。”

  头发少,不是我的问题,是梳子太尖;

  颜值下降,也不是我的问题,是镜子太明亮。

  看到没,容貌焦虑不仅是女人的问题,男人也一样逃不过。

  

  我自己头发也少,拍照要是头抬过了,连化妆都不用,直接变成尼姑。

  对此,外婆是这么安慰我的:聪明的脑袋不长毛。

  真不知道有没有科学根据。

  反正,确实翻一翻历史名人的照片,嗯,果然是关了一扇门就会开一扇窗呀。

  

  当然,这只是《历史那些事》中的一集。

  整部纪录片一共8集,每集一个小故事,切入点的脑洞都挺大的。

  例如第4集,讨论的是「猫奴」,看完让人感叹:

  “无论历史怎么滚,猫还是猫,而人心,已经变了好几回。”

  最后,有一说一。

  《历史那些事》中,标题紧扣社会热点,把历史故事改编成小剧场,等等做法,在2019年可能算突破上的创新,但对比《进击的大秦》,导演的进步就太明显了些。

  之前的衔接有明显断裂的感觉,过度不够流畅。

  特别是在配音上,分明是调侃的网络旁白,配上的缺失新闻感的腔。

  难免有点不上不下,让人出戏。

  不过,瑕不掩瑜,这不影响我整体看下来的愉悦心情。

  推荐指数:✨✨✨✨(五星满分)

上一篇:

下一篇:

Copyright© 2015-2020 瑞星信息网版权所有